我对新时期本科教育发展和《评估12条》的认识与理解

2012年10月09日 09:49  点击:[]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  季平

【说明:本文是根据季平主任在合肥举办的“深入学习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努力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上讲话的录音整理而成的,未经本人审阅。节选了报告部分内容。】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新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的认识与感想,也就是对《评估12条》的认识与理解。

上一轮评估结束以后,教育部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的研制。按照有关法规和纲要的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往评估的教训经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国际通行的做法,对重大问题设课题进行专门研究。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国家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12条是《高教三十条》第十一条的具体任务的贯彻落实,它是对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整体设计。它是一个国家经验的产生,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评估工作在本科教学方面的制度框架。

《评估12条》设计的目标是:要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以及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第一,合格评估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一、“12条”的设计思路和主要问题。新的评估方案集中体现了五种评估体系的评估,是以五种评估内容组成的评估制度。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条强调高校自我评估,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并将其作为评估的基础。实际上把学校质量的提高和保障这个主要责任交给学校。在评估和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三件事:第一件是国家目标;第二件是学校自建;第三件是外部推动。所以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是主要责任,因为这次评估就解决了上一轮主体责任不清的这种现象。明确提出来学校是主要责任单位,把评估和提高质量的主要责任要交给学校,学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根据自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包括院系、学科、专业、课程提出多项内容。要建立校内校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要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公开化。

二、要建立教学基本数据库实行高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控。通过采集反映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要建立学校、地区和国家三级教学状态数据库,要建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机制,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核心数据。加强对教学状态数据分析,要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库在学校自查、政府监控、社会监督当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分类开展面向评估引导学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今后的评估就是两类,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是合格评估的后续,凡是经过合格评估的学校将进入到审核评估,对院校的评估一方面体现的是分类指导,另一方面体现政府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带有必须性质的评估。合格评估重点是三个基本、“四三二一”,从我们面向评估的这种设计上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新一轮方案取消了评估问题加强了组织管理过程,把评估的主体责任说清楚了,对减轻学校的评估压力和取消评估的功利性也迈出了明显的步伐。

四、要开展专业认证评估,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方面鼓励专门机构和行业用人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评估,与培养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以国际标准实质等价的专业认证。这些专业的认证主要是要提高我们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教育部开展的是工程认证和临床医学认证。

五、要开展国际评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评估机构合作。促进三十条里的走出去战略和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的落实及积累国际评估经验,提高评估的工作水平。现在清华、复旦、上交大、南开、天大,一系列的教育高校都开始做这方面的评价。清华主动请国际专家来评估,实际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监控,自我保障的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推出国际评估。教育部现在正在收集这些做法,将来可能会提供一些样板。

六、要建立健全评估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促进管办评分离。《纲要》对评估是几句话:第一是建立标准;第二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估效果;第三要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中央和省两级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评估是这次工作的基本制度。在这里面教育部的责任是制定标准,制定合格和审核评估方案,设计建设国家级的教学状态数据库。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制定本地区评估规划指导和推动本地区各项评估工作,推动学校落实整改。

第二,新一轮评估的特点

80年代就开始设计评估,但真正成熟还是院校评估,从评估对象来看比较单薄。(首先,)这次是一个整体的制度设计,构建了一个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它不是一个单项的活动。第二,强调了评估质量保障的重心,把责任交给了学校由政府来承担。强调了常态化,而不是周期性的评估做为质量监控的唯一手段。第三,突出了分类。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思想。第四,强调了国家、省、学校分级管理分层评估的组织体系。第五,充分重视和运用了系统方案和手段。

同时这个方案还体现了“四多”。第一多样性的评估标准。比如国家标准、学校标准、合格标准、审核标准;第二多样的评估形式。学校自评、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第三多样的主体。政府、评估机构、学校、社会;第四多渠道的评估结果发布方式。比如学校的评估质量报告、专家评估报告以及教学状态数据公布等等。

 

上一条:高等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 下一条: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