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6年04月12日 15:32  点击:[]

冯年华陈小虎 吴钟鸣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引发高等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对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45%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是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慕课建设的实际,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本现状

从总体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进速度慢,建成的课程少。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模式固化,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

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是面对特定群体,有着特定的时空限制。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教师对高等教育新技术和新思想缺乏敏感度、关注度。对于“慕课”这种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让学习者在虚拟教室里自由学习,能够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关注甚少。更有一部分教师担心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主流地位由此将会受到挑战,他们固守原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对慕课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

2.引进课程多,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少

慕课建设需要很多条件来支撑: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数量可观的经费支持,较为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是持观望犹豫和甚至茫然的态度,自己动手建设的课程很少,大部分高校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引进其他重点高校建设推出的“慕课”。囿于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课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即使已经着手建设的高校,也基本采取各自为战,各自为营封闭的课程开发模式,高水平,高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特色的课程目前很少。目前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共有近500门次,其中先期上线的大部分是“985工程”、“2 11工程”重点高校推出的课程,由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出的课程比例较小。

3.企业参与度高,在线课程商业化模式开始形成

众多互联网企业看到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商机,纷纷加入在线教育行列,一些企业特别面向高校推出一些在线课程和平台,这些企业建设课程速度很快,他们以市场方式来运作慕课,但是各类课程与平台质量参差不齐,与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相吻合,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4.地方高校成立高校联盟共同推进慕课建设

与重点高校之间的联合类似,地方高校也开始成立校际间的慕课建设联盟,如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但目前的联盟还是一种松散的形式,上线课程总量少,质量有待提高,选课率也有待提高。截至2 0 1 5年6月,“优课联盟”(UOOC)加盟高校达87所,上线课程25门,累计选课人次仅2.5万。即使在已经上线的课程中符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数量也很少。原因在于各校投入不均,课程建设的质量不均,联盟内高校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清晰界定,联盟内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认学分的机制。

二、 充分认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2 0 1 5年4月2 8日,教育部出台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选用管理及学分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具体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七大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到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高校420所,作为全国高校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当担负起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在线开放课程。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三部委最近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对照文件精神,再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有着较强的“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特色,但本科办学历史普遍较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先进教学理念缺失、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而在线开放课程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师生服务、受师生欢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体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

1.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特色

总体上来说,金陵科技学院在应用型办学思想上,经历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学校最初在人才培养上是在复制传统本科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模仿和复制是没有出路,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体现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道路,2011年,学校党委及时提出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形成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形成共生共存的互利双赢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三地”指导思想,即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始终坚持“地方性”,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地方化”,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型”。在围绕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与行业性、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和开放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必然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方面打造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整体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十个结合”,充分彰显“十化特点”,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应用型专业性教育”为逻辑起点,通过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模块化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结合,实践教学形式、平台、课程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等“十个结合”,有效地彰显出专业发展“行业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教育资源利用“多元化”,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化”,创业与创新教育“全程化”等“十化特点”,切实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了满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高层次应用型或现代高端职业型人才,较好地实现了办学定位入地、使命定位实地、专业学科落地、培养过程接地、培养结果着地,系统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从办学理念到办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标准

基于上述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学校确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即按照“请进来,走出去;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建设思路,逐步提升“慕课”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请进来”就是引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等通识类和公共选修类课程,重点丰富通识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走出去”就是主动加入校际慕课建设联盟或者是校企慕课建设联盟,通过联盟平台,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试点先行”就是先行选择条件成熟的课程按慕课的要求进行建设。“全面推进”就是在总结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适当扩大慕课建设的数量,提高慕课使用的范围。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

一是课程选择标准。课程选择标准是围绕建设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精品课程这个目标来确定。(1)有利于学校发展:课程的选择既能够展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又可以提升社会影响力的课程,也就是要选择社会关注课程时也要满足同层次兄弟高校学生需求以及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大众自身学习的需要。(2)课程立足共享使用(受众面):课程首先要立足于面向本校学生使用,同时也要满足同层次兄弟高校学生需求以及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大众自身学习的需要。(3)课程应用性特色明显:选择专业基础好,专业的行业化特色明显,校企合作机制健全的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4)课程教学团队实力强,素质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较强,课程负责教师在行业领域内得到认可,教师要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课程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主要是围绕学习者知识内化和持续学习来确定,就是既要让学习者学得进,又要让学习者持续学,不中途退出,完成率高。(1)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讲者要有独特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方法科学合理。(2)课程知识点:对课程知识点既要重新梳理、重新设计,符合“碎片化”学习特点,更要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本质。对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精选又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杂乱无章。(3)课程资源,既要保证课程资源的高质量体现优质性又要注意利用多样性课程资源。既要注意吸取国外好的教学资源体现国际性又要注重采用来自真实生产环境的课程资源体现企业性。(4)课程呈现方式:要采取微视频+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富媒体化”呈现方式,在学习、交流和反馈场景中借鉴一些网络游戏体验方法和激励规则,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习者学习中的问题,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体现课程的独特性、趣味性,增加“人一机”交流的情感性。(5)课程学习操作:从课程学习者的角度来构建课程,使学习者能很快熟悉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设计,快速掌握课程使用方法,做到方便快捷,易学易用。(6)课程评价:既要注重评价角度多元化,即可以从教学内容、及网络技术进行评价, 机器评估,论坛讨论的同伴和教师的混合性评估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估等。(7)课程技术指标:根据课程平台构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课程界面设计简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程展示界面色彩搭配合理、各类视觉元素组织恰当,视频流媒体文件分辨率、码流满足要求,播放顺畅。

三是保障标准。包括:(1)组织保障:学校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归口建设与管理职能部门和协助部门,理顺各方面关系,切实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序与高效。(2)经费保障:课程建设采取项目制方式进行立项管理并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并切实保障课程上线运行后所需要的后续经费。(3)技术保障:由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与课程教师组成课程技术保障组,并适当引入专业的制作团队,在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到课程呈现整个过程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4)成果认可:课程建设完成开始上线运行后,学校认可老师的知识产权和劳动付出并根据上线的等级分别给予奖励。

四、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建议与思考

基于前面思考,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分三个层次逐级展开,即通过校内SPOC课程——联盟课程——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建设路径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依据前述在线开放课程的选择建设标准,目前主要确定四大系列课程,每个系列不少于2门课程建设,同时也鼓励其他具备建设条件的课程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工作。

建议与设想方面: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充分认识“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理念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充分利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专门委员会这个平台,探索校际层面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合作机制,强强联合共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二是加强研究校际间在线课程学分互认机制,进一步提高课程开放共享与使用成效,探讨建立应用型本科在线课程中心,构建应用型本科慕课共享生态系统。(本文摘自《中国大学教育》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冯年华,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

陈小虎,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吴钟鸣,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上一条: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下一条: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关闭